中国科大新金融讲坛第十期

时间:2020-06-30浏览:250

5月28日下午,应巴曙松教授邀请,彭博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舒畅博士做客中国科大新金融讲坛,为大家带来主题为“从中国冲击到世界冲击:新冠的溢出、溢回效应”的线上精彩分享。根据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本次讲座采取ZOOM线上直播的形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科大国金院新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勇老师出席并主持了本次讲座。

一、开幕

舒畅博士现任彭博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常驻香港办公室,此前曾在国际清算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和英格兰银行工作。舒畅博士著有《货币国际化:人民币的国际经验和意义》和《系统性风险:亚太地区的跨境金融联动》,研究范围涵盖中国经济、人民币国际化及中国经济的溢出效益等领域,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讲座开始前,巴曙松教授做了题为《疫情会如何改变全球化的模式与方向?》的特别致辞。巴曙松教授在致辞中首先指出疫情会对全球化的路径、方式和模式产生冲击,因此应冷静客观地评估疫情影响下中国与全球的互动模式和渠道的变化,这对于我们把握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十分重要。此后,巴曙松教授指出虽然从当前全球密切的经济金融联系现状来看,完全回到逆全球化时代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基本的经济效率原理,但是在疫情之后,全球化可能会呈现新的形态、出现新的导向、形成新的框架。目前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安全性目标在全球资源配置领域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第二,跨国公司强调全球化布局抗风险能力的提升;第三,新型全球化将推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构,并呈现出关键行业回归本土、区域合作深化、分散化、内需市场仍具有锚定作用等特点。

图一:舒畅博士直播开场


二、讲座纪要

舒畅博士围绕新冠疫情对中国和世界的冲击,以及中国和外围经济体的互动展开本期讲座,讲座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围绕分析背景、框架和经济预测展开。舒畅博士首先向我们介绍了整体分析框架,也就是把中国与外围经济体在新冠疫情间的互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月下旬到2月上旬,主要表现为中国对外围经济的负面溢出效应;第二个阶段是2月下旬到5月下旬,主要表现为外围经济的衰弱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溢回效应;第三个阶段则是5月下旬以后,主要表现为中国经济与外围经济的双向影响,这种影响既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接下来舒畅博士介绍了彭博团队对经济的预测,从全球经济来说,在不存在第二波疫情的相对乐观的情形下,预测今年全球经济下滑3.8%,且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的损失会超过10万亿美元。从中国贸易伙伴的角度进行预测,若疫情可在一个季度内得到控制,预计全年美国经济收缩7%,衰退幅度将达到二战以来的最大幅度,时长约为两个季度;预计欧元区经济收缩8.1%,其中意大利受疫情冲击最大,德国遭受的负面冲击较小;预计日本全年经济收缩4%。面对疫情带来的负面冲击,各国都实施了支持政策,就货币政策而言,全球央行的支持力度都比较大,政策手段包括流动性支持、大幅减息、资产购买计划;就财政政策而言,日本的支持力度最大,两轮财政刺激计划规模达到 GDP的43%,美国整体财政刺激计划规模达到GDP的15%。最后对中国的预测,由于疫情的冲击及外围经济疲软的影响,预计全年中国经济增长2%。从经济的各个环节来看,据计算公共投资自3月份以来开始转为正增长,但私人投资尤其是民营投资仍相对较弱;消费环节在4月份仍表现出较大的收缩幅度。面对疫情的影响,中国同样出台了积极的政策措施,财政政策方面,预计广义赤字率可能会超过GDP的8%,且今年没有设置经济增长目标,而是把政策的重点转移到“六保”上面;货币政策方面,政策包括了降息、降准以及对重点领域的定向帮扶支持。

图二:中国与外围经济体互动的整体分析框架

第二部分围绕中国经济对外围经济的溢出效应展开。舒畅博士首先指出中国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不断增强,2019年中国进口占全球进口总额的10%,中国GDP占全球GDP的17%,因此中国经济的停摆会对全球经济带来极大的冲击。接下来舒畅博士分别从需求端和供给端进行阐述,在需求端,澳大利亚、巴西等大宗商品出口国以及亚洲的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比例较高,且部分西方国家如德国、英国、美国也对中国具有较高的需求依存度,因此中国经济的收缩会使得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受到拖累;在生产端,全球生产过程中大概有20%的投入品来自于中国中间产品的输出,从国家来看,柬埔寨、越南、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对中国中间产品的依存度很高,约为30%-40%;从行业来看,纺织产品和电子产品对中国中间产品的依存度较高,纺织业几乎达到50%。同时,舒畅博士利用Nigem模型对这种溢出效应进行了预测。

图三:海外经济体对中国的出口额占比 

第三部分围绕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溢回效应展开,即讨论世界经济停牌之后对中国带来的冲击。舒畅博士同样从需求端和供给端两个角度展开,在需求端,中国出口占产出的比例虽在2005年到2015年逐步下降,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2015年中国出口占产出的比例为17%。其中,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占中国产出的比例最高,约为4%,此外亚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也对中国的出口具有较大影响;在生产端,中国的对外依存度也有所下降,具体表现为中国产出的年增长率快于中间产品进口的年增长率。从国家来看,中国对韩国和美国的依存度较高,从韩国和美国进口的产品约占中国所有投入品的1%。从行业来看,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对外依存度最高,其生产投入品中约有25%来自于海外。在进行分析的同时,舒畅博士同样利用NiGEM模型对溢回效应进行了预测。此外,舒畅博士还指出,目前中国和海外经济的互动基本处于第二个阶段结束、第三个阶段起步的时点,第三个阶段表现为中国和海外经济的双向互动,既受到中国和海外经济复苏引发的正向影响,也会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负向影响。

图四:中国产出的年增长率快于中间产品进口的年增长率

第四部分围绕政策层面展开。舒畅博士主要讲述了产业链方面的应对措施。在新冠疫情冲击和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大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思考如何维护产业链的稳定性。一方面在当今全球各经济体相互依存的增长模式下,我们不能采取逆全球化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我们仍需继续努力来减少对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进口的依赖,以减少高科技产业的对外依存度,从而保证产业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图五:政策讨论

在直播互动环节,在线观众积极提问,舒畅博士首先对研究宏观冲击的NiGEM模型进行了介绍,其次解答了如何看待现阶段人民币贬值;当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之处及如何看待政策实施后对CPI的影响;如何看待疫情对银行业的经营指标的影响;美国大选如何影响中美经济政策以及美国是否会取消香港的独立关税区地位;目前大规模举债的赤字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中美贸易摩擦是否会演变成去中国化及中国的应对等问题。 

此次讲座是“中国科大新金融讲坛”的第十期。“中国科大新金融讲坛”由中国科大国际金融研究院新金融研究中心于2019年6月创办,该系列讲座由金融学家巴曙松教授和方兆本教授共同发起并组织,并由中国科大国际金融研究院新金融研究中心具体承办。“中国科大新金融讲坛”以中国科大国际金融研究院的两个教学科研基地--合肥与上海为活动重心,立足于中国科大在前沿科技创新上的雄厚实力,旨在促进海内外新金融领域的前沿交流。